城市更新不是“边用边修”,而是“先停后治”。铜陵市某医院1995年建成的病房楼正式停止使用——全部床位腾空、医疗设备撤下、水电管网切改,为的正是给结构安全鉴定让出“空窗期”。上海钧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趁此“黄金空档”进场,在“零干扰、全铺开”条件下展开高密采样,目标只有一个:用最快时间交出权威结论,让老楼早日“持证”重生。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所涉病房楼建于1995年,为地上五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原设计用途为医疗病房。随着医院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及现行建筑规范标准的更新,拟对该建筑进行功能性改造。为确保改造后的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需对原结构进行全面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鉴定,为后续设计单位提供科学、可靠的改造依据。
二、现场检测方案的确定
经过现场初步勘察,制定检测方案,严格遵守公司外业十条规定,按步骤进行鉴定工作。
检测工作步骤:
1)和委托方沟通,了解项目改造历史;
2)前往设计院调阅房屋原设计图纸;
3)根据踏勘后结果,确定检测方案;
4)现场按规范进行抽样检测;
5)数据处理、结构验算、编写报告。
现场检测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每层抽取一定数量梁柱,对混凝土强度、构件尺寸、钢筋配置等内容进行调查检测,并和设计院进行沟通,做好后续配合工作。

三、现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场检测遇到的问题:
1)部分楼层缺少电源,给检测工作带来困扰;
2)部分楼层较高,需要配脚手架,进行登高作业;
3)屋顶于2014年增设水箱,未进行过正规设计验算。
通过医院协调电工进行接电,并做好无电情况下检测准备;提前搭设移动脚手架、全程佩戴防护装备并设专人监护,安全完成登高检测;将屋顶水箱列为重点,核查基础与连接、专项检测下部构件、把荷载纳入模型复核,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先停后治”让老楼第一次真正“静”下来,也让我们第一次把它的“脉搏”摸得如此清晰——当最后一台呼吸机撤出、最后一盏灯熄灭,我们提着设备穿行在空荡的走廊里,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检测,更像一场跨越三十年的会诊。
断电、登高、屋顶水箱……每一个难题都像一道旧伤疤,提醒着它被“边用边修”透支的过往。如今,借助这段难得的“空窗”,我们把回弹仪的每一次脆响、钢筋扫描的每一次蜂鸣,都写进一份可以“持证重生”的体检报告。希望下一次推开这扇门,迎接我们的是焕然一新的病房,而不是岁月留下的裂缝。
检测咨询:1502113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