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健康监测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 ' width=
结构健康监测   传统的结构监测一般采用人工或半自动这两种办法进行,尽管投入成本低,但  监测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特别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数据可靠性及规律性大大降低,无法满足监测对象每时每刻发生的动态变形及突发的异常变化,且现场实施监测的工作人员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隐患风险。而智能监测技术刚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全天候24小时有规律的周期性监测,数据每天每时每分每秒实现瞬时捕捉,更为可靠。并可实时进行监测、数据传输、计算、分析及预警,观测站采集系统设置在固定区域内,监测人员只需在办公室对现场仪器所测的数据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即可。

一、结构健康监测目的及意义


1、了解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现状,实现对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
2、了解寿命周期的结构现状,发现荷载及结构响应异常和结构损伤,确保结构的。运营安全
3、系统数据与原始设计相辅相成,相互参照,可设计监测系统相应参数。
4、跟踪结构受力状态,预判、评估和识别施工过程的危险点和危险源。
5、预警极端灾害事件,评判灾害事件造成的损伤程度及部位。
6、为工程运营阶段的检查和维护方案提供信息和依据、

二、结构健康监测项目

(1).施工过程阶段

1、风荷载监测
2、温度监测
3、位移监测
4、应变监测
5、沉降监测
(2).项目运营阶段
1、风速风压监测
2、温度监测
3、应力应变监测
4、沉降监测

三、监测系统组成

1、传感器系统
2、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3、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4、结构性能评估系统


四、结构健康监测参内容
1、结构健康荷载及作用监测
2、结构响应监测
3、结构健康结构及构件状态监测

五、结构健康监测参考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3、《钢结构施工规范》(GB50755-201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6、《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7、《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2014)
8、《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CECS 333:2012)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3、《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6、《公共建筑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 扫码一对一沟通

联系电话
150211413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