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检测依据及检测仪器
委托方名称和房屋地址、现场检测日期、检测目的和范围、检测内容、检测依据及参考资料、检测仪器的要求可参考【房屋安全检测报告编制纲要】的相关技术说明。
二、房屋建筑、结构概况
1、应附受检房屋与新建项目基坑位置方位的总平面图,并注明受检房屋与基坑的距离。当受检房屋数量较多时,宜附受检房屋清单表。
2、建筑结构概况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做简要描述,重点描述房屋基础情况、与基坑位置关系、结构薄弱点、改扩建历史以及使用情况等。
3、建筑概况包括受检房屋建造年代、地下及地上层数、建筑平面及立面形式、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建筑总高、总长及总宽、改扩建历史以及使用情况等。宜附建筑典型平面示意图、房屋外立面典型照片等。
4、结构概况包括房屋结构类型、结构构件截面形式、基础形式、多个单体结构间的相邻关系及分缝情况、围护结构类型等相关内容,以及距离基坑边线距离等。
三、相邻工程概况
1、相邻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概况、基坑开挖深度、围护情况、施工时间节点以及工程与房屋位置关系(应辅以相关平面图、剖面图)。
2、围护结构设计情况调查应包括支撑层数、支撑标高;支撑主撑截面尺寸、栈桥梁截面尺寸、连梁截面尺寸。基坑围护设计主要采用的围护形式,围护结构截面尺寸、长度等。宜提供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典型支撑平面布置图、围护结构典型剖面图、基坑围护变形设计值等。
四、房屋初始完损状况检测
1、房屋完损检测主要内容、成果及表达方式详见第4.0.5条。
2、房屋完损检测应采用照片、图纸等辅助手段记录房屋的完损状态,宜辅以主要裂缝分布图。裂缝、渗漏等损伤位置的描述应明确所在的楼层、房间、构件、位置(顶部、底部、侧面等)、走向和宽度(裂缝)、范围或程度等。应尽可能的分清损伤性质,如裂缝是否贯穿、结构构件的损坏还是建筑装修的损坏等,并在表述时加以区分。
3、当检测范围中涉及多幢居民住宅,应对入户率分别做统计并列表表达。
五、房屋初始变形测量
1、房屋完损状况检测中房屋变形测量主要为房屋整体变形测量。如发现房屋结构构件变形较大时,应针对其进行结构构件变形测量检测。
2、变形测量成果要求可参考【房屋安全检测报告编制纲要】的相关技术说明。
六、房屋初始高程测量
房屋初始高程测量应注明检测方法、规范和仪器。检测结果应包括测点编号和初始高程(初始高程为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并应附受检房屋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七、房屋裂缝监测初始值测量
房屋裂缝监测初始值测量应注明检测方法,并应附受检房屋裂缝监测点布置图。若房屋损伤主要为粉刷龟裂,且未发现明显结构裂缝,可暂取外墙有代表性粉刷裂缝设置监测点。房屋以外立面巡视为主,尤其房屋外墙与围墙连接处墙体等薄弱部位作为重点巡视位置,若发现外立面有明显新增裂缝,则应进行重点关注,并在相应位置补充设置裂缝监测点。
八、房屋现状及抗变形能力分析
1、施工前房屋的损伤现状应罗列被检测房屋目前具有的所有损坏形式,并突出损坏较严重的部位或涉及结构性损坏的位置和现象,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房屋倾斜变形现状应总结归纳外墙倾斜变形测量结果,房屋整体的倾斜方向、总体或个别测点的倾斜程度、是否超过标准的限值等,并与水平相对高差测量结果进行比照寻找是否有相关性。必要时,可对房屋进行完损等级评定。
2、针对损伤情况,房屋结构形式及结构薄弱部位情况提出重点监测区域。
3、必要时,可根据各受检房屋结构形式及现场检测、测量结果,结合周边环境,对各受检房屋的现状及抗变形能力分析。
九、房屋后续监测建议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提出对房屋在相邻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报告监测内容、监测报警值、监测频率。必要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议。
十、检测结论与建议
检测结论中应重点写房屋损伤现状、倾斜变形、监测建议等。
十一、附图、附表、附件与检测鉴定人员
具体内容参考【房屋安全检测报告编制纲要】的相关技术说明。
以上就是上海钧测小编给大家带来房屋检测的相关内容。注:内容来源于钧测,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合肥公司新年开门红成功签约蚌埠商住楼外立面空鼓专项检测...
MORE+百货商场吊钩承重试验检测...
MORE+宁杭高速收费大棚现场检测记...
MORE+公司邀请了同济大学张教授来做减隔震技术交流,张教授着重介绍了他在减隔震技术领域的新研究,也就是惯容减震。通过授课我们知道,建筑减隔震技术隔震和减震两方面。...
MORE+淮安运输栈桥及卸料平台静载实验...
MORE+随着公司业务范围以及全国区域布局的拓展,生产部门常常会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严重影响项目推进进度,比如有委托单位对异形结构强度校核的建模方法手......
MORE+2022年10月30号我和陈工从上海出发坐飞机就达到了广东,先是到某高铁站进行作业,当被告知今天夜里就将进行工作时,心里的第一想法是这个项目很紧凑,事实上确实如......
MORE+说到变电站工程建筑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这类电力类的建筑词汇时常萦绕于我们耳边,而其实际的使用功能内容还需我们细致了解,变电站在电网中作为电力的核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