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关于某项目施工现场周边相邻影响检测和分析

作者:钧测检测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阐述了检测内容,对基坑施工前后房屋完损状况进行了检测,对房屋进行了倾斜及相对沉降测量,客观评估了基坑施工对相邻建筑的影响。在地下工程施工前为被检测房屋建立初始数据,为地下工程完工后对周边相邻房屋进行复测和损坏评估提供依据。对相似项目的检测评估有一定借鉴作用。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奉贤区住宅项目,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泰青公路以东,人民港陆以南,泰东港路以西区域,地块西侧为泰青公路,南侧为居住小区、东侧为泰东港路、北侧为人民港路。该项目地块南侧拟建2幢20层高层、1幢18层高层,北侧拟建2幢20层高层、1幢18层高层,4幢房屋总建筑面积为40388m2。基坑开挖深度为5.5m~6.0m。

该地块南侧为某小区15号、16号、17号和18号楼,某小区15号楼距离基坑距离约为13.7m,某小区16号楼距离基坑距离约为13.5m,某小区17号楼距离基坑距离约为14.0m,某小区18号楼距离基坑距离约为16.4m,均在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
某小区15号、17号和18号楼均为5层砖混结构房屋,均建造于2003年,平面呈矩形,东西方向总宽12.74m,南北方向总长43.44m,房屋室内外高差为0.6m,房屋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为14.1m。每幢房屋总建筑面积为2670m2。总建筑面积,10680m2。房屋开间主要为3.6m,进深主要为4.7m,并设有架空层。房屋主要承重墙体采用烧结普通砖和混合砂浆砌筑,墙厚度为240mm。除架空层楼板为预制板外,其他楼板和屋面板均为现浇板。房屋屋面为坡屋面。经了解该批房屋基础形式均为预制桩+梁式基础,预制桩采用250mm×250mm×20000mm钢筋混凝预制方桩。

某小区16号楼为5层砖混结构房屋,建造于2003年,平面呈矩形,东西方向总宽12.74m,南北方向总长43.44m,房屋室内外高差为0.6m,房屋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为14.1m。房屋总建筑面积为2670m2。房屋开间主要为3.6m,进深主要为4.7m,并设有架空层。房屋主要承重墙体采用烧结普通砖和混合砂浆砌筑,墙厚度为240mm。除架空层楼板为预制板外,其他楼板和屋面板均为现浇板。房屋屋面为坡屋面。经了解该房屋基础形式均为预制桩+梁式基础,预制桩采用250mm×250mm×20000mm钢筋混凝预制方桩。

2  检测内容
损坏趋势检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本次检测属于初始检测,主要包括对房屋建筑结构情况及其完损现状进行检测,对相邻工地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判断房屋受施工影响的敏感部位,布置监测点并设置初始值,并提出后续监测频率及报警值建议,为后续检测监测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1房屋完损状况检测
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结构、装修、设备、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物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2.2房屋变形检测
现场对某小区15号、16号、17号和18号楼房屋的倾斜进行测量,检测房屋实际变形情况;现场对房屋沉降进行测量,沉降观察点位置、密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3 检查及分析结果
3.1 房屋倾斜检测
现场采用全站仪对房屋四周墙体或柱体进行垂直投影,测量其顶部相对底部偏移值,部分测点因现场通视条件限制无法测得偏移方向和偏移量。检测房屋整体倾斜情况,并做好监测初始值。
3.2 房屋沉降检测
3.2.1 房屋沉降观测点布置
在能反映房屋位移特征的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布置现状详见照片3.1。房屋已设有沉降观测点并保存完好,利用已有沉降观测点。由于此次监测房屋较为密集,以某小区4幢房屋作为一个独立监测单元。在5倍基坑深度外共设置有3处基准点,基准点BM1高程设为4.00000m,BM2、BM3高程均由BM1引出,高程分别为3.94819m、3.89530m,各基准点距离基坑均超过50m,且均在5倍基坑深度以外,监测点位置、密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3房屋损伤状况检测
对房屋进行逐幢检查,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及询问有关人员,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均未遭受过火灾等灾害。某小区15号、16号、17号和18号楼3幢房屋均位于该项目地块基坑南侧,该4幢房屋均建造于2003年,均为5层砖混结构房屋。
某小区15号、16号、17号和18号楼主要存在外墙墙面粉刷层裂缝、渗水发霉、粉饰层不规则裂缝、涂料层脱落、外围墙粉刷层起皮脱落,部分雨水管破损等众多不良现象。
3.4 房屋裂缝观测
对受检房屋墙体或构件裂缝宽度较大,且有代表性的裂缝情况进行整理记录,以便后期进行跟踪监测。
 


查看更多 >>

推荐文章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5021141323
返回顶部